实现现代化是我国人民一个多世纪以来的梦想。20世纪60年代初,中央明确提出要把我国逐步建成具有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和现代化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经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20余年改革开放、经济高速增长以后的今天,我国已经建立起独立完备的工业体系,消除了工业品的短缺现象,中国工业已经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转变。此时提出加速工业现代化进程,是中国工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虽然迄今为止经济理论界对什么是工业化还有不同的理解,但一般意义的工业化是指一国或地区的经济结构由农业占统治地位向工业占统治地位转变的经济发展过程。伴随着这个过程,该国国民收入或该地区地区收入中制造业和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提高了,在制造业和第二产业中就业的劳动人口的比重也逐渐增加,同时城市化水平提高,人均收入大幅度增加。新中国成立以后,通过“一化三改造”和实行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战略,建立起了自己独立的工业体系,20多年的改革开放极大地加快了我国工业化进程。对人均收入水平、产业结构水平、工业结构高度等指标的分析表明,我国工业化水平已经进入中期阶段,要全面实现工业化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然而,工业化不同于工业现代化。虽然工业现代化可能并不像工业化那样属于非常严格的经济学概念,但一般认为,工业现代化是指一国或地区的工业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其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当代世界先进水平的发展过程,具体体现为工业劳动资料现代化、工业部门结构现代化、工业管理现代化、工业技术现代化等方面。工业现代化是一个国家工业化进程达到中后期阶段工业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提高工业的现代化水平又能够促进该国整体工业化进程,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如果说,工业化侧重于描述一国工业发展“量”的方面的扩张,反映一个国家工业在国民收入和劳动人口中份额连续上升的过程的话,那么,工业现代化则主要说明工业发展在“质”的方面的提高,反映一个国家工业素质不断提高、接近世界先进国家水平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工业化水平处于相对较高水平的国家,其工业现代化可能还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实际上,现在中国工业已经完成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转变,工业化水平已经到了中期阶段,但中国工业的国际竞争力还较低,工业素质还不高,中国工业由大到强的现代化进程亟待推进,因此我们必须把实现工业化和推进工业现代化结合起来。
到20世纪末,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工业大国,在能源、冶金、化工、建材、机械设备和通讯设备制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及各种消费品等工业领域形成了庞大的生产能力,绝大多数工业产品产量,如煤炭、钢铁、水泥、玻璃、纺织品和电视机等,已经居世界前列。工业生产技术特别是加工工艺的广泛扩散,企业间价格竞争日趋激烈,利润日趋平均化,产业集中化步伐加快,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工业化已经完成了数量扩张。但数量、规模的庞大无法掩盖我国工业存在的素质差、国际竞争力弱、可持续发展能力低等问题。这集中表现在:我国还缺少能够进入世界工业500强、在规模和技术水平方面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我国的工业结构亟待升级,加工组装制造业发展缓慢,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例低;我国工业生产技术水平和研究开发能力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较大的差距,缺乏技术储备,关键生产技术落后,技术进步投入少,技术进步体制存在问题;工业劳动生产率低,工业管理现代化水平低;在出口产品构成中,附加值高的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比重低,等等。应该说,中国工业存在的这些问题是长期以来数量扩张、粗放式增长的必然结果,也是工业化进程中一个不可避免的发展阶段。在新世纪,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不仅将迫使中国工业企业走向国际市场,而且在国内市场也要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将有可能拉大中国工业技术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这使得解决中国工业存在的上述问题变得更为迫切。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实质上是推进中国工业现代化进程,也就是说,新世纪中国工业发展战略必然是实现工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向集约的转变,加速工业现代化进程。
实现工业现代化必须经过长期努力奋斗才能获得成功,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必须解决好一些带全局性的问题。
——通过推进市场化改革加速工业现代化进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和完善,市场机制逐渐成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中国工业现代化的实现只能依靠市场经济体制,不仅因为市场机制是资源配置的有效手段,还因为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是真正自主决策的市场竞争主体,而只有这种市场竞争主体的企业才是最有效率的技术创新主体,工业现代化的实现必须依靠这些企业的创新活动。因此,推进市场化改革,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和机制,通过战略重组和企业制度创新培育独立的市场竞争主体,是实现工业现代化的前提条件。
——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推进工业现代化。中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和世界经济的日趋全球化,使得国内竞争国际化,我国工业企业面临激烈的国际竞争压力,这是推进中国工业现代化的外部动力,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没有竞争就没有竞争力,竞争力必须在竞争中形成。实践证明,我国长期受到保护、处于垄断地位的产业是最没有竞争力的产业。中国企业只有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积极广泛地参与国际竞争,才能逐渐培育自己的国际竞争力,缩短与世界先进水平企业的差距,中国的工业现代化才能实现。
——以信息化带动传统工业的现代化。信息化是工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特征。从现代科学的发展趋势看,没有相当高的信息化水平也就不能说实现了现代化。中国工业一方面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在整个工业中所占比重,另一方面要用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工业,推进传统工业的现代化。具体而言,要在建立先进的以电子计算机、通讯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产业体系同时,用高新技术武装重大装备生产体系、运输设备制造体系和能源与基础化学工业体系。
——妥善处理各方面矛盾和关系,协调推进工业现代化进程。推进中国工业现代化进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求与科学技术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协调推进,相互促进。如何正确处理工业现代化推进过程中方方面面的问题,直接关系到工业现代化能否早日顺利实现。这具体包括针对我国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特征正确处理农村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工业现代化之间的关系,协调推进三方面进程;妥善解决推进工业现代化、提高工业劳动生产效率与扩大就业之间的矛盾,发展资金密集、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矛盾;正确处理工业现代化与保护环境、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等等。
在市场化、全球化和信息化的驱动下,如果我们能够快速、协调地推进工业现代化进程,到21世纪中期,中国就能实现由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的转变,为本世纪末中国全面走向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工业基础。